法华玄论哲学、转世、法师 TXT免费下载 全集免费下载

时间:2017-01-11 12:15 /免费小说 / 编辑:巨魔
完结小说《法华玄论》由吉藏倾心创作的一本人文社科、法宝、古典风格的小说,本小说的主角法华,一乘,波若,文中的爱情故事凄美而纯洁,文笔极佳,实力推荐。小说精彩段落试读:次就应庸成佛复有自他。婆娑云佛在菩提树下转自庸

法华玄论

作品长度:中篇

阅读时间:约2天零1小时读完

作品状态: 已完结

《法华玄论》在线阅读

《法华玄论》第26篇

次就应成佛复有自他。婆娑云佛在菩提树下转自。谓自得无漏慧行四谛境。于鹿园为他转法。谓陈如等有应发之慧须佛言为其扣发名为他转。但自转之义就初成。此义则短。从尔已皆属他转。故他转时。小乘既尔大乘亦同也

次明方义。转必有方所即是转境义。若尔小乘生灭观照四谛境。故于四方转。大乘明无生灭观于一实谛方转也

问。云何尔耶

答。小乘以苦集为相生。灭为还灭。境即生灭观亦复然。故生灭境发生灭观。生灭观照生灭境。所以言生灭之四方转也。大乘则明不苦不集故不生。不不灭故无灭。故名一谛。以无生灭一谛发不生灭一观。无生灭一观照无生灭一境。故云无生灭于一谛方转也。然转既是无转而转。境生亦无生而生。无转而转虽转不照。无生而生虽生不发也。次明小乘之于四方转。大乘亦尔。但小乘于有量四方转。大乘于无量四方转

问。小乘有量故有生灭。大乘无量亦有生灭。量无量乃异。生灭观应同耶

答。亦不同也。大乘明苦者如大经云。解苦无苦为苦谛。又云五洞达空无所起。是苦义法本不生。今则无灭是灭义。岂同小乘恼为苦。已有还无称为灭耶

次明降怨即辨用。小乘于四谛方转降四谛下怨。正观之于一实谛方转降生灭断常怨也。又小乘于有量四谛转降有量四谛下。大乘于无量四谛方转降无量四谛下

次明权实。以内照四谛为实智。外说为权智者。佛自转法则转之与皆是实智。若为众生转法者则所转之为实智。能转之为权智也

次明智两

问。大经云诸佛世尊凡有所说皆悉为转法也。此用何物为转云何为

答。可二义。一者佛为能转。众生智为所转之。以诸佛说法皆能生物智慧故。以佛为能转。众生之智为所转之也。二者以为所转之。以佛智为能转也。所以然者佛二智能说二谛。二谛之为所转之

问。为能转。众生二智为所转之。与相违云何会通耶

答。佛为众生转法要须二种能所。一者以二智说二。则二智为能转。二谛为所转之。二者二谛复能发生众生二智。则二谛为能转。众生二智为所转之也。初则智能谛所。次则谛能智所也

问。就佛自转亦有能所不耶

答。佛二谛能发生佛二智。则二谛为能转佛智为所转之貉牵则有三种能所也

问。云何名

答。有摧显正之能亦名也。以智为通自他。以但为他也

问。智出何文耶

答。大经云。凡有所说皆名为转法也。净名云得无生忍转不退。以智为也。十住论出二解。一云十二种行为。十二种行谓眼智明觉此用智为。二云分别三乘之法名转法。用

次明三义。一为声闻转四谛此则三转谓示劝证也。为缘觉明再转。谓十二因缘相生及以还灭也。为菩萨说六度。但明一转。不三说六度。亦不言有生灭二也

问。何以知然耶

答。法华经文自作此判。四谛则言三转。十二因缘则言生灭。六度直说而已也

问。何故尔耶

答。示声闻钝故三转。示缘觉中故再转。示菩萨上故一转也。次明通方义者。声闻既三转。余二亦然互例也。又通者三乘人同观十二因缘。故得通为三乘人转十二因缘法。但就十二因缘可分二位。为二乘人说生灭十二因缘故名为二转。为菩萨说无生灭一中正观名为一转。故中论云。于声闻法中说生灭十二因缘。次为菩萨说无生灭十二因缘。生灭十二者即是相生及还灭也。为菩萨说无生灭十二者。十二本不生今亦不灭也。次明四谛通别者。为二乘人说有量圣谛。为菩萨说无量圣谛

问。何文明为缘觉人说四谛耶

答。十二相生即苦集。还灭即灭。义可知。又释论往生品云。菩萨若证四谛成辟支佛。即共文也。次明六度通别者。通得为三乘人说六度。大品发趣品云。阿罗汉辟支佛诸佛因六波罗到彼岸。摄大乘论云。凡夫二乘皆有六。但六不同菩萨耳

问。若三乘皆六者。亦应但名波罗

答。二乘人行此行到涅槃彼岸。亦称波罗。但不能到佛彼岸故。比菩萨非波罗耳。又释论明小乘人有六度。以佛毗昙即是波若。定即禅戒为尸罗。品中精即毗梨耶。能忍呵骂即忍。有布施即是檀也

问。六度即是四谛不

答。六弊相生为苦集。六行能灭即谛。所灭之无谓灭谛。亦得四谛也。次明别释声闻三转义

问。何故明三转耶

答。三世十方诸佛法语不过三。鹿园之时此是初转法。示诸佛法所以三说也。二者为众生有三故三说。释论第百卷云。受法者有三种利一闻即悟。中二闻方解钝三说始悟。婆娑亦作此判也

问。为五比丘三说四谛。此中云何有三

答。此中有八万天及五人。何故无三耶。三者发生三慧。是故三转初转生闻慧。次转生思慧。三转生修慧四者初转生未知。次转生知。三说生知已。五者初说生见。次说生修说生无学

问。鹿园三说生何物耶

答。但生未知。但生见生三慧。至见时是修慧位也

问。何以然耶

答。以五人及八万天皆得初故也。又第一说利人生见。中下未悟。皆在见蹈牵。第二说利人至修。中人在见。下人未入见谛。第三说上人得无学。中人得修。下人得见也。三慧亦尔。利人闻一说得闻慧。则二人未得。第二说利人得思慧。中人得闻慧。第三说利人得修慧。中人得思慧。下人得闻慧也

问。何以知然耶

答。婆娑云。陈如一人得初。时四人住四善也。但三转有二种。一者四谛三转如。二者一谛三转。谓是苦。苦应知苦我已知。集等亦尔也。次明十二行义。开为二意一就四谛法明十二。次约十六谛法明之转四谛法明十二者。有十二有行十二。十二者即示劝证。四谛成十二。十二行者三转皆生眼智明觉。若十二为能转。行十二为所转。十二行是。十二也。若明二义者。十二谛是。十二行是行法。若是则能转。唯是一权智。所转则有十二也。若是行法。能转之有十二。所转之行亦十二也

问。此行为就一人为就多人

答。通一人多人。自有一人禀示劝证三。自有三人禀三各得悟。若就见谛论十二行者。要是三人。利人闻示转即生眼智明觉。故得见谛。中下亦尔。以三人举故言十二行也

问。何故约见谛明十二行耶

答。此就鹿园。明陈如及八万诸天得法眼净故作此说也。又约小乘义。见谛正是法。小乘旧义云。牟尼说见疾。故名法。瞿沙亦尔。故云或复说八支转至于他心。八支犹是八正。八正即是见。然瞿沙解转与杂心不异。但杂心明转与皆是见谛解。就两义分之。取见谛无漏解。有摧破义故名为。此解速疾说之为转。瞿沙明佛自悟八正至五人心中故名转也

问。何以知三转生三

答。释迦初转但明得见谛解。故就见谛。大通智胜初转时皆得罗汉。罗汉必经三。故知就三明三转也。萨波多明唯见名法。僧祇部明诸佛凡有所说皆名转法。释论云。但初说名转法去因初亦名转法

次明四十八法者。如一人得眼智明觉。开此四心则成十六心。谓苦法忍为眼。苦法智为智。比忍为明。比智为觉。与三谛皆尔。故成十六。三人各得十六故成四十八行也。次明转十六谛法。亦应有示劝证。则成四十八。三人各得十六心。故是四十八行法也。此非是苦忍十六心。乃是苦无常十六心也。一人三人得四十八。若是行四十八者但约三人也

问。四谛十六谛何异耶

答。略广为异耳。又为利人但略说四谛。为钝人广开十六。又四谛为章门。十六为解义。又广说为十六。为易持故但说四也

问。明四十八行。复明四十八行。云何异耶

(26 / 36)
法华玄论

法华玄论

作者:吉藏 类型:免费小说 完结: 是

★★★★★
作品打分作品详情
推荐专题大家正在读